- 3,771,174
贸易逆差新视角(图)
 11;月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欧工商峰会。温家宝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为了缓解双边贸易不平衡的矛盾,已经派出多批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开展经贸活动,今后中方还将继续采取措施积极扩大自欧的进口。”
在此次中欧工商峰会上,贸易顺差再一次被搬上了台面。大多数传统五金贸易老板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其实,一国的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
为缓解双边矛盾 中国不追求过大贸易顺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相反,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
所谓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表明一国的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弱,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当前,中国虽然在美国市场上取代亚洲的一些份额而成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亚洲的主要进口市场正在成为趋势。分析认为,近年来亚洲国家向中国出口的速度高于从中国进口的速度并保持了顺差。
从目前来看,出口导向并不是中国发展战略,近10年来,中国已经摒弃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做法,转向以促进内需为主。中国现在的发展观念是强调扩大内需,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也为中国成为进口大国奠定了基调。中国若保持长期的进口赤字,则需要两个方面来支撑,一是大量的对外投资,二是要有资本流入,而这两个方面,中国都正在取得进展。因此,中国成为进口大国的趋势若保持下去,逆差不一定有害,而顺差也不一定就有好处。
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第三,逆差能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